●本報梅列記者站肖慶松黃舒祥 11月18日,在已經全面完成征遷工作的小溪路旁,幾臺挖掘機揮舞著“手臂”挖出一條深渠,鏟車將挖出來的黃土推走,道路施工有條不紊地進行。不久的將來,一條寬闊的新道路將連接行政服務中心與徐碧街道廖源村、后洋村,大大緩解貴溪洋片區通行壓力,也將極大改善位于道路盡頭的廖源和后洋兩個村村民的出行條件。 小溪路改造的順利推進,得益于徐碧街道征遷工作的順利完成。這成功的背后是征遷團隊日夜奮戰、共同攻堅的生動詮釋。他們用汗水、拼搏、激情、服務,終于換來了征遷戶的理解、支持、包容、信賴,收獲了和諧征遷的多贏局面,為北部新城發展建設提供堅實保障,也為三明城市未來發展奠定基礎。 啃下征遷“硬骨頭” 小溪路改造征遷項目是三明市2018年“和諧征遷”沖刺100天“重中之重”的任務。 “小溪路項目征遷內容極為復雜。”回想起征遷過程的點點滴滴,徐碧街道黨工委書記伍英說,“有青苗、林木、民房、桿線、集體土地、企業等,可以說征遷中的各種任務都有涉及。” 盡管小溪路改造是一個惠民利民的好項目,但依然需要啃下一塊塊“硬骨頭”。 砂場是需要啃的第一個“硬骨頭”。砂場原叫葉萬青石料場,是2009年快速通道建設時的石料加工場地。快速通道建成后,這些隧道開采留下的石料就遺留在了小溪路征遷范圍內。 接到任務后,征遷團隊立即開展工作,但因石場還剩余20余萬方土方需清理,大型機器設備需拆除,場主堅決要求補償。秉著“依法和諧征遷”的工作原則,工作組不分晝夜到葉萬青砂場做思想工作,幫助其解決生活困難,終于打動了葉萬青。他表示愿意配合工作,只要幫他解決剩余石料問題,他愿意無償拆除機器。 征遷團隊多方動員找到買家,從中協調解決砂石場土方二十幾萬方銷售問題,葉萬青砂場征遷工作圓滿完成。 面對另一個征遷“硬骨頭”,鑫源食品企業提出的意見——補償標準過低、擋墻水泥地未補償、搬遷過渡時間、搬遷選址未明確等問題,工作組認真聽取意見,耐心進行政策解釋,努力轉變企業不切實際的要求,群策群力,積極主動對接市、區國土、規劃等部門協調解決后續生產用地問題。 為了在三明地界內幫助企業尋找合適的搬遷位置,項目組放棄節假日,從陳大鎮到三元區,從梅列經濟開發區到高源開發區,不厭其煩與企業實地考察,終于讓企業有了一個滿意的結果,解決了企業后顧之憂,順利簽訂征遷補償協議。 先暖“心房”后征舊房 征遷過程中,困難時有發生。征遷干部常駐一線,與征遷戶面對面交流。一次次奔走,一次次溫情感化……漸漸地,懷疑抵觸的人少了,理解支持的人多了。 征遷中,有家企業股權分散,股東眾多,征遷工作團隊每次與該公司負責人交談,都被不能決定、要經過董事會決議才可以的理由回絕。 征遷團隊沒有放棄,堅持每天從早到晚坐在他辦公室不間斷溝通協商,同時通過其朋友家人等多方面力量助力做通本人思想工作。 征遷期間,其中一位股東過世,征遷團隊主動上門幫助他們做善后事宜,終于以誠心打動負責人,使其逐漸接受征遷方案,并力排眾議說服了各個股東簽訂征遷補償協議。 “征遷標準是不是公開、會不會變動?房屋測量是不是公正、有沒有黑幕?”這是征遷工作人員入戶時經常聽到的問題。征遷并不是簡單的拆房子,各種問題盤根錯節,如何做到有效化解? 征遷戶張建錫已經是84歲高齡老人,常住在市區。考慮到老人行動不便,征遷團隊風雨無阻用個人私家車,一趟趟送老人到現場親自測量民房。 當測量報告出來后,老人因不滿測量結果和征遷補償標準,大發脾氣,并把補償協議和測量結果扔在地上。 工作組用耐心、細心、貼心的工作方式安撫老人,在穩定老人的情緒后,對他提出的問題再次到現場詳細測量,將老人家的問題一個個化解,終于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,順利簽訂征遷協議。 先搬公司后拆廠房 企業是小溪路征遷的重點和難點。“企業征遷不能一拆了之,還要幫助企業做強做大。” 當下利益如何均衡、企業后續發展如何保障……針對企業主們關注的問題,徐碧街道征遷團隊“一企一策”耐心服務。 旭鑫氣體位于碧湖行政服務中心斜對面,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上良好的發展前景,使業主遲遲不愿在征遷協議書上簽字。征遷干部們一邊耐心細致解讀征遷政策,一邊為企業謀劃未來發展道路。 最終,小蕉工業園接納了它,在園區內規劃了20畝用地。不僅如此,旭鑫氣體還以此次征遷為契機,對企業進行全面轉型。淘汰老舊設備,并新建一條高壓氣體生產線。此前單靠灌裝高壓氣體營生的它,原料自給自足后,灌裝一立方米氣體可降低20%的成本。 小溪路征遷工作最難做的是企業,企業中難上加難的是榮王集團。從接到小溪路征遷工作開始,征遷團隊就立即對榮王集團進行詳細摸底,這個占地不大,問題卻是最多的一家企業,在長達數月的協商工作中,榮王集團一直難以接受征遷政策和補償方案。 企業選址熱心支持、企業貸款提前解押、員工安置積極配合……征遷干部的熱情、用心最終感化了企業主們,征遷所涉的4家企業悉數簽約。 |